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荆角乡茶山村:促进“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
发布时间:2022-11-18 22:04 作者:魏璐嘉 王显 周济 张华
字号:

茶山村,位于荆角乡东部,海拔位置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山中有宝却不是“茶”,而是以“铁皮石斛”出名。

 

 

初冬清晨,薄雾轻笼。一大早,忙完家务活后,当地村民杨秀玲便来到村中的德江县山顶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上班。与其他工人不同的是,杨秀玲是该公司特别培养的技术人员,负责铁皮石斛的育苗工作。

 

“你别看这铁皮石斛其貌不扬,它的培育可有讲究呢!”。休憩之余,说起铁皮石斛的培育工作,杨秀玲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外东奔西走只能勉强糊口,现在每年在家门口务工也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杨秀玲家的改变,源于该公司的崛起和发展。2013年,公司法人邓帮强从广州一家农业公司返乡创业,在茶山村做起了林下铁皮石斛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基地面积已达3000亩,投产面积1500亩,去年基地采收铁皮石斛鲜条10.5吨,干铁皮石斛花400斤,年产值达400万元。

 

 

“之前,我们主要产品有铁皮石斛花、铁皮石斛鲜条……”早年发展铁皮石斛,邓帮强与其他种植户一样,以靠卖初级农产品为主,技术主要靠相互交流、自发摸索。随着市场消费愈发多样和各项标准越来越精细严格,邓帮强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知所措。

 

同时,铁皮石斛对所在的生长环境和海拔有着极大的要求,海拔过低,则品质不佳,海拔过高,则产量不高。几年前,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邓帮强与省内高校及省林科院达成合作,通过把本地黄草石斛与浙江铁皮石斛进行杂交繁育,共同研发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铁皮石斛,并成功申请到专利认证。

 

“现在呢,我们主要栽培的就是这个自主培育的铁皮石斛品种,它的特点就是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强,可在海拔800至900米栽培”。谈起如今的成绩,邓帮强满脸笑容。展望未来,公司还准备把猫眼石斛与浙江石斛进行杂交培育,一旦成功,种植海拔可突破到1500米,产量也将随之提升。

 

 

产量起来了,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又成了一个问题?

 

“如果只卖初级农产品的话,它的附加值就不大,只能赚点辛苦钱”。邓帮强说,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去年他们成功获得“药食同源”批复,也成功与遵义市茅台镇的韬天下酒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出一款铁皮石斛酒,同时,还准备与茅台集团进一步合作,生产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铁皮石斛产品。

 

“我们在原有的基地上建立起贵州帮强铁皮石斛酒业有限公司,增建铁皮石斛酒生产线1条,每小时能生产铁皮石斛酒3000瓶,预计今年年产值可达400万元以上”邓帮强说。

 

昔日皇家仙草药,今日飞入百姓家。近年来,该村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能人带动,利用生态资源优势,让群众端上“生态碗”,挣上“美丽钱”,变生态优势为经济效益,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荆角乡副乡长刘华表示,“下一步,我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入秋以来,当地铁皮石斛已进入休眠期,正在为来年增产增收积蓄力量。(记者:魏璐嘉 王显 周济 张华)

 

编辑:涂  静

责编:李嘉维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