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砥镇:引“雁”归巢 让肉牛养殖产业“牛”起来
发布时间:2023-05-15 10:58 作者:张喜懿
字号:

 产业发展是农村的“希望路”、农民的“致富经”、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潮砥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雁归人士”返乡创业。他们在外打拼多年,成功之后纷纷回到家乡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助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走进潮砥镇岩坝村上寨的尹强养殖场,只见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坐落其中,场区左侧有一条四百多米长的步道,此刻,一群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步道上悠闲地散着步,沐浴着阳光,时不时发出哞哞声。

  此前二十多年,尹强一直在河南郑州做建筑,从搬砖工做到了包工头,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潮砥,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2022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招下,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大潮中,经过多方考察、咨询和对比,最终决定发展肉牛养殖业。

“创业之初,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如启动资金不足、场址不会选等,村支两委和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宣传扶贫金融政策,对接相关部门,最终,在多方帮助下,养殖场建起了。运营期间,党委政府还邀请专家前来指导,传授肉牛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生物安全技术、应急处置知识等,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大大提振了养好牛的信心。”尹强一边给牛拌料,一边分享着创业经历。

该养殖场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机械化率达到了80%以上。采取“粪污还田”方式处理牛粪,既降低了处理成本,又增加了土地肥力,达到了种养循环、绿色养殖的目的,粪污甚至成为当地村民的“抢手货”。同时,尹强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民土地125亩,用于种植牧草和进行其他生产性活动,租金每五年增加10%。忙不过来的时候,会请村民来做临时工。平时也会向村民收购玉米杆、稻草、红薯藤、花生藤等,这些昔日难处理的秸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民增加收入的“香饽饽”。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赚租金、入场务工挣薪金、卖秸秆增资金的多重收入,增收致富渠道越来越多、越走越宽。

据介绍,该养殖场肉牛品种主要为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本地黄牛,目前,总存栏54头,其中能繁母牛20头,育肥牛34头。运营至今共出栏28头,直接经济效益达32余万元。

“党和国家的政策非常好,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趁现在还年轻,我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利用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让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参与到肉牛养殖中来,走出一条可以带领更多群众规模化发展、多元化致富的新路子。”谈及未来,尹强信心满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下一步,潮砥镇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扩大“引雁归巢”力度,把人才“引回来”,把资源“聚起来”,创新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全力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壮产业、增收益、富口袋,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