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城,一所中学,风雨携手数十载。莘莘学子,倾城之爱,在这里凝聚。从1980年8月建校,1992年迁入原德江师范校址,到2012年剥离初中部,发展成普通高级中学,2018年搬至新校区。德江县第二中学始终笃志前行,以爱育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江县历来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2016年,为加快建成“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德江县委、县政府投入2.55亿元新建德江二中,并助其于2023年升级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44载栉风沐雨、44载勤耕不辍,德江二中始终坚持以爱育人,撑起无数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梦想,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为国内各高校输送优质生源,在武陵山区创造出弦歌不绝的育人华章。
“智慧校园” 管理有智更有质
“刚搬到新校区时,各方面都还不完善,学校状况其实挺糟。”德江二中校长周绍丽坦言,2021年以前,寝室后面的草丛都被翻墙外出的学生走成明晃晃的小路,上课睡倒一片,学习自由散漫,这些现象时有发生。
有“制”方能有“质”。面对种种不良状况,学校领导班子积极作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校园管理提升关键环节,全面制定和完善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班子成员最初采取找教职员工逐一谈话出谋划策,并组织28名年轻教师成立“睡眠管理团”,把突破点锁定在寝室管理上,明确每晚一熄灯,所有学生必须回到寝室,每天派4名教师深入学生寝室展开巡查。
“其实刚开始,管理难度挺大。”教师申敏说,校领导每晚带着老师们到600间寝室轮班巡查,要求“熄灯铃一响,所有人不能说话”。针对不听话的学生,学校第二天就会点名批评。几轮整治下来,寝室纪律和卫生才有所好转。
后来学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化校园,不断完善数据中心、云平台、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等智慧校园基础设施,配齐“一师一机”设备,构建智慧化校园网络,促进校园管理更加完善,助推高标准、高质量教育教学。
学生学习需要充沛的精力,而优质睡眠就是最好保障。为监督学生按时作息,减少老师工作量,2021年9月,德江二中与深圳市冠标科技公司、广西冠标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系统,推动云计算等新技术引领智慧校园管理。
2022年5月,该校智慧校园系统子系统——宿舍声控寻呼系统,最先投入到学生宿舍智慧管理中,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学校把学生宿舍噪声量控制在55分贝。即每日12:30至14:00、23:30至次日凌晨2:35,设定的分贝值是55,系统每十秒钟自动采集一次。
如果寝室噪声超55分贝,宿舍接收器就会通过宿舍声控寻呼系统,传递给宿舍管理人员、班主任、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和学校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即可根据系统提示到学生宿舍去检查,或通过手机寻呼系统对该寝室点对点发出语音告诫制造噪声的学生。
宿舍声控寻呼系统只是校园智慧管理的一部分。智慧校园系统还包括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监督等信息交互系统。大数据中心可以自动反馈学生到校或离校信息给家长。老师还可通过系统把学生表现、考勤、成绩告知家长,让其轻松掌握孩子在校动态。
“用好用活大数据建设智慧校园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周绍丽说,以前老师们会在寝室蹲到两三点,现在明显转变过来了,每天晚上十一点半过后,学校就会变得鸦雀无声,因为孩子们都回到寝室,安安静静地进入了梦乡。
近年来,德江二中不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校风学风全面改善,已初步建成宿舍监管系统、校园大数据平台、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智慧图书馆,管理模式受到省教育主管部门和200多所高中认可和好评。
强化师资 精细打磨每堂课
“教育成败,关键在人,强在师资。”周绍丽表示,只有留住优秀人才、不断培养优秀教师,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才能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不竭动能。
强校必先强师。近年来,德江二中严格按照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坚持以德行塑造为核心,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思想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通过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学校将师资培养作为首要工作,依托“青蓝工程”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经验相对不足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同时,采取分层培养,外出取经,引进交流等方式,让青年教师很快成为教坛“新秀”。
“练本领、育英才、做优秀二中人,是我们深入骨髓的信念。”德江二中生物老师陈远洪满怀激情地说,“这里不仅是学生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很幸运在这里工作。”
2012年,陈远洪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德江二中任教。这些年,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秉承“一切思维从问题出发”的学科思想,独创“听+思+议”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维训练和课堂互动能力。
打磨好一堂课,看似一碟小菜,其实并非“小菜一碟”。陈远洪说,45分钟的课堂,他会花两三个小时备课,把每个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设计进去。每堂课他还会抽8至10个学生提问,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从昔日的毛头小子,到如今的业务骨干,12年里,陈远洪俯首教坛勤耕不辍,已带着600多名学子走向光明未来,其“麾下”光是考上重点学的学子就有100多人。
像陈远洪一样,德江二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还有很多。近年来,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学校每周会组织教师针对本学科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教师素能大赛,定期组织教师到帮扶学校去跟岗学习。
这些年,学校还结合中青年教师发展实际,通过“名教师”示范引领、教师“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树起一面旗”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我们对巡课方式也进行了创新。”周绍丽说,以前“推门听课”不仅会让课堂紧张,还会影响老师发挥,现在通过“网上巡课”,打开电脑就可以掌握每个班的课堂情况,让老师在接受监督同时安心上课。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发展的核心动能。如今,德江二中已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303人,其中研究生11人、本科278人,高级教师102人、一级教师126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73人、县管专家2人。
春风化雨 满园桃李绽芳菲
2024年9月10,教师陈军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微信消息忽然响起。上面写着:“祝世界上最好的陈老师教师节快乐,还记得高一下学期,我第一次拿到奖学金,真的很开心激动,是您无数次用恩情鼓励了我……”
发消息的是今年刚从德江二中毕业,考上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赵恒溢。长达800字的问候里,表达的满是对老师和学校的感激之情。赵恒溢初中化学只考10多分,三年高中让她把化学培养成特长,大学还读了化学专业。
老师鼓励,如春风唤醒绿叶,似春雨润物无声。赵恒溢在短信中说:刚进高中时自己有点破罐子破摔心理,源于陈军的教育和感化,她明确了人生目标,往后也要立志回到母校二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老师。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一所中学教学水平最有效的“尺子”。县域普通高中只有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满足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而好的教学质量则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春风化雨。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老师们教书育人遵循的基本方针。”身兼化学老师的德江二中教育处主任陈军说,多年来学校一直是以“低进高出”为培养目标,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家长信任就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好佐证。
德江全县有近10所高中,前有德江一中优先录取,后有私立高中条件优越,还有周边学校跨界招生。德江二中仅生源选择就不占优势。2023年数据显示,全县中考成绩前200名仅4人选择就读德江二中,优质生源尤为珍贵。
质量立业,是内涵,更是制胜之道。校长周绍丽深有感触,她说,“学校始终践行先进、务实、高效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实效,为的就是让学生成才和家长信任。”
近年来,德江二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为先、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的办学思想,“德、礼、习”的办学特色,围绕“建成黔东优质特色名校”的办学定位不懈追求。
同时,秉持“尊重差异、建立自信、挖掘潜能、追求卓越”的学生发展观,关注学生成长,成绩进步,重视人生规划,让学生发展充满活力。一幅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的高质量发展蓝图跃然而出。
数据无言,饱含力量。2024年高考放榜,德江二中1207人参加考试,本科上线1002人,上线率达81.00%,较上一年提升10个百分点;特控(一本)上线169人,上线率达13.58%。
升学率从一条直线到箭头不断上扬,既是德江二中“夹缝求生”的生动实践,教学质量已深得当地学生和家长信任。目前,该校开设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50人。2024年,全县中考前200名,已有19人选择就读德江二中。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至2020年,学校连续荣获铜仁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三等奖,2021年和2023年荣获一等奖。学校还先后被授予“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编辑:涂 静
责编:李嘉维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