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四化蹲点采访】大雪高山里 丰年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2-01-07 10:48 作者: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字号:

“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让城里孩子最开心的欢呼,在偏远的高海拔山区,却会让干部群众、一家老少心里一紧。 

1.jpg

距离省城253公里的铜仁市德江县高山镇,最高海拔1413.5米,层峦叠嶂也造成了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滞后。近年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取得1238户贫困户5490人全部脱贫的重大胜利。当下,13个村104个村民组5063户17574人,通过发展养殖肉牛、种植加工天麻、茶叶、花椒等新型农业,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2021年,作为红军长征先锋入黔、较早受益于红色文化的区域,高山镇更是用新型农业的大丰收向建党百年献上了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2.jpg

可就在岁末年关、腊月将至的时节,暴雪突袭了散布在群山之间的农舍、林地、牛棚。一片茫茫之中,农户们生命财产的安全状况如何?贷款发展起来的产业当下面临哪些亟待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带着重重担忧,记者随高山镇政府派出的干部代表驱车加步行,挨家挨户踏雪寻访散落于近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牧场、林地。

肉牛养殖户王敏正犯愁,前些天的暴雪压垮了他家的牛棚,镇党委副书记冉江权逐一询问王敏家财产损失情况。幸亏他家养殖的八十多头肉牛是在另一处新牛棚里避寒,垮塌的牛棚下压住的是农用车和不少草料,但这也给王敏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麻烦。

3.jpg

组织委员陈健宽慰着王敏,大家商议着如何通过保险赔付等方式挽回部分损失,如何组织人力对现场进行清理重建。王敏给一行人倒的茶水还一口没喝,大家又急忙赶往下一个寻访地点。

能繁母牛场的马超、覃燕夫妇正忙着给牛棚加塑料帷子保暖。积雪压着牛粪,路上格外湿滑,镇领导带着一行人脚力稳健地走进牛棚。

4.jpg

“草料够吗?”冉江权问道。

“够的!”覃燕答道。

“没有牛生病哈?”陈健拿着笔记本问道。

“都好得很,这头母牛过几天就要下崽了,帷子围起就更暖和了。”覃燕继续介绍道,“牠们乖得很,只要天气不这么冷,都是自己出去吃草,下雨、天黑自己回棚子,我们两个人照看七十几头牛都不用雇人。”

夫妇俩正在郑重考虑明年能繁母牛场如何扩大养殖规模,镇领导把需要协调办理的相关问题记了下来。

5.jpg

紧接着,一行人又赶往同牛生态养殖公司。在高山镇政府推出的系列制度创新链条中,同牛生态养殖公司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资源周转”工作,全镇人简称公司为“牛超市”。

6.jpg

当冉江权一行人走进同牛公司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一百多头牛正在大牛棚里悠然吃草,同牛公司总经理谢武魁胸有成竹地带领大家走进现代化的牛棚。作为资源周转的枢纽,这里不仅关系到高山镇许多人家的“重金相托”,还必须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预订压力。

看到每栏牛的预订挂牌,镇领导喜上眉梢。总经理谢武魁提出来年规划,公司打算把资源配置规模再翻一倍以上。

是的,在党的领导下,深山里的高山镇再也不是贫困的代名词,而已经成为创业干事者的乐园。一切的变化始于国家的“好政策”,而当地干部群众用情用力、敢闯敢试、稳扎稳打,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新道路”。

在过去五年中,高山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3亿元,增长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9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613.42元提升至2020年的10662.89元,年均增长12.68%,全镇经济有速度、有质效地稳定增长。

在2022年翻开新篇章之际,高山镇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规划强产业,不断优化“壮肉牛、强天麻、稳花椒、扩茶叶、辐支点”产业发展布局,将建成200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1个,围绕天麻种植建成不同主题的“天麻三园”,茶叶加工厂将全面投入使用,还将在“农旅”“文旅”结合方面推出“洋山河-高山天麻主题文化园-鹿溪乡村旅游-高桥油菜文化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等等,围绕这一系列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山镇也将同时持续完善各方面基础设施、保障措施。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2022年的高山镇将迎来又一个发展“新高点”!(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杨周

责编:李嘉维

编审:陈俊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