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奋斗是最好的答案 || 傩乡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茁壮成长
发布时间:2022-10-10 15:45 作者:何佳有
字号:

过去十年来,德江县结合当地山地环境,以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为出发点,结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因地制宜运用大小农机具,提高农业产业的机械化作业率,减轻当地群众劳动力负担。

 

据德江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当前全县共有18个农机服务合作社,联合收割机、旋耕机、微耕机等农机具300余台(套)。此外,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得力,当地百姓知悉政策,不少群众纷纷主动购买农机具,农机具数量已达上万台。

 

而今天的故事,便是18个合作社中,位于德江县煎茶镇川岩村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德江县川岩农业机耕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家人用奋斗换来幸福生活的故事。

 

锚定决心回乡创业开农机

合作社理事长王文宣,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农机人。彼时的他,每天驾驶着拖拉机在各地来回奔波,所赚的钱不足以补贴家用,有时甚至会出现亏本的现象。

 

每天忙碌奔波的状态,让王文宣一家决定外出务工。2007年,一家5人便前往望谟县乡村公路基地当起了压路机师傅。

 

8年来的辛勤劳作,一家人有近200万元收入。2014年,望谟县乡村公路已基本建设完成,对于接下来去哪里务工成为了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而这200万元怎么去支配又成了王文宣的另一大难题?

 

“农民要致富,农业必须要有大的发展。”恰巧一家人都有开农机的技术,王文宣坚信,农业的发展少不了机械化作业,农机的发展前景一定是一片大好,后面一家人决定回乡创业开农机。

 

2014年11月,王文宣一家回到家乡,向村里面讲述要开农机助农的想法,得到了川岩村(支)两委的极大肯定。

 

“你们在发展过程中,对政策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困难,记得给我讲,我一定会尽力去解决。”在该村(支)两委的帮助下,王文宣很快便找到了当时的德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主任覃安德。

 

2015年初,在省、市、县农机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通过德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有序申报,先后实施了4个省级农机化项目,享受国家购机补贴38.1万元,自筹52.8万元,成立了德江县农业机耕服务专业合作社。

 

农机助农服务范围涉及9县2省

“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也要反馈给当地村民。”王文宣说,合作社从建立开始,我们就针对性制定了不同的收费标准。

 

“困难户只收油钱,精准扶贫户价格减半。”他的二儿媳黄兰燕笑着接过话茬,当时一亩土地收价是60元。

 

一年四季,每天起早摸黑。慢慢地,王文宣一家开农机助农的事迹被周边人所知悉,不少当地群众纷纷主动找上门来,邀请他们去帮忙耕地、收割。

 

“农机方便了很多,既省时又省力。”煎茶镇川岩村蔬菜种植大户田仁光笑着说,王老板一家服务热情、收费合理、作业质量高,每年请他们来帮忙,节省了不少劳力费用。

 

机耕、机收作业服务,解决了农村季节性缺乏劳动力困难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奋斗是最好的答案,合作社迎来飞跃式的发展。现如今,合作社更是迎来了跨区域作业,其农机服务范围涉及德江、凤冈、印江、思南、湄潭、沿河、正安和务川9县,甚至是重庆。

 

截止2022年9月,共开展农机作业服务40000亩,服务农业经营组织40家、农户2600户(建档立卡户205户)。现有社员20人(建档立卡户3人),其中农机具驾驶员10人。拥有农机总动力达705千瓦、农机原值230万元、各类农机具由最初的5台旋耕机到现在的95台(套),涉及拖拉机、旋耕机、铧犁、收割机、手扶式插秧机、微耕机等11种农机具。

 

退至后勤闲不住的老农机人

作为70年代的老农机人,今年王文宣已有72岁,早已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可是他却闲不下来。

 

驾驶农机,避免不了的就是维修。为了及时对农机进行检修,72岁的他,还在合作社里修建起了两间独立的维修间,帮孩子们做起了后勤保障工作。

 

“出门在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二儿子王正波说,我父亲经常把安全放在嘴边,每次出门前都会亲自带着我们对农机具逐一进行排查,从创业到现在一直没出过事故。

 

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离不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发力。今年在政府免费发放的种子下,王文宣还种植了8亩水稻和20亩玉米。

 

“扛一百斤完全没得问题。”走在田埂上,看着金黄的稻穗,身体硬朗的王文宣有了一种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的喜悦。

 

除了种植农作物外,王文宣还在家门口种起了花花草草,每天都会和自己的老伴一起给花草浇水,送孙子、孙女上学,惬意又温馨。

 

“以前从来没想过现在的生活能这么充实,这么幸福。”说着说着,王文宣拿起了茶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一家之变,折射一城之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德江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重大部署,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把“三农”工作的施工图变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实景图。

 

在武陵山腹地深处,每一台轰鸣交响的农机,每一张饱含希望的笑脸,每一阵绿了青山的微风,都迎着光的方向……在农机助农的傩乡大地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顶开了厚重的泥土,正茁壮成长。

 

编辑:涂  静

责编:李嘉维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