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变绿“金山”来 | 德江稳坪镇2.4万亩花椒激活石漠土地一池“春水 ”​
发布时间:2023-03-07 09:22 作者:黄永强
字号:
图片
一树花椒,生于山间,长在乱石,浓香馥郁。深居武陵山区的土家人喜麻好辣,常进山采摘野生花椒用于调味,这抹不可缺少的风味,刺激着一代代人的味蕾。
时光镌刻沧桑岁月,也勾勒出奋进轨迹。曾经掣肘于石头缝“刨生活”的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人,如今正依靠这股“麻味儿”改变贫苦命运,书写崭新的幸福篇章。
乱石纵横,广种薄收。因受乌江深度切割,又名“金庄坝”的金庄村却少有沃地,多为缺水易旱的石旮旯。在世代沿袭的贫苦中,人们躬耕薄土,一次次燃起幸福渴望,却又一次次无奈向命运妥协。
图片
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全国吹响,解贫问策、探寻出路的创业热潮,如船工号子,在乌江两岸激荡。摆脱生计型农业,让石旮旯长出“金果果”。稳坪镇思路清晰——战胜石漠化,鼓起钱袋子,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收。
于“不可为”处有所为,当智志双具。2014年,金庄村支两委在稳坪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反复调研论证,提出“花椒+扶贫”的稳坪发展模式,并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50多人到贞丰县北盘江镇考察学习花椒“顶坛模式”。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同年,面积达3300亩的金庄村傩乡花椒产业园建成。为最大程度带动群众,园区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大户+村支两委+农户”等组织方式,积极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园区务工等方式参与发展花椒产业,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图片
同时,按照“631”利益分红模式,即大户出资占60%的股份、农户出资占30%的股份、村支两委参与管理占10%的股份,整合各类资源让花椒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多方受益“雨露均沾”。
石投一池水,激起千层波。2015年,金庄村的经验在全镇推广以来,稳坪镇现已种植花椒2.4万亩,辐射带动群众1500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每年产出花椒达480吨,带动群众务工就业2.6万余人次,年劳务支出200万余元。
吃起来麻人,用起来养人,花椒兼具食药功能。但要将其经济价值“吃干榨净”,椒农们认为仅靠卖干花椒还远远不够。如何让这颗不起眼的小果,蝶变成登堂入室的经济产品,转化成带动发展的澎湃力量?
图片
“保量,提质,增效!”稳坪镇党委书记李海用六个字总结花椒产业后续发展思路。即保住原有种植面积不减少,全力扶持产业主体提升花椒品质,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伸产业末端经济。
借帮扶“东风”,行发展“快船”。2022年8月,稳坪镇借助中国五矿集团定点帮扶机遇,积极争取帮扶资金120万元,支持金庄村购进设备,成立公司五矿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完善花椒加工产业链。
“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产品深加工自当顺势而为。”在五矿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冯万芬看来,花椒产业诞生于脱贫攻坚期间,是带富一方百姓和治理石漠化的一剂“良方”,往后的路应是大家同频共振,让花椒产业发展篇章更加精彩。

图片

时光不语,往事钩沉。2014年以来,坚毅顽强的冯万芬,如花椒一般扎根在石漠化区域,助推乡亲摆脱绝对贫困,诠释着山里女人的坚韧。把石旮旯穿上“绿衣服”,把农产品变成商品,她始终孜孜求索、躬耕不辍。
2021年,金庄村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2年,金庄村成功创建“国家花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年产鲜花椒825吨,干花椒165吨,总产值达750万元以上。
目前金庄村的精深加工车间,已开始运行。笔者在生产现场看到,几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颗颗花椒经过挑拣、烘干、灭菌、粉碎、搅拌等流程后,便可入袋包装成产品,送往各地养生馆和敬老院等场所。

图片

除了在产品加工上下功夫,金庄村还变废为宝,将采下果实后的花椒枝条制作成农家肥施到树上,或打碎后加工成菌棒卖给当地发展食用菌的合作社,不仅降低了管护成本,还增加了一条增收渠道。
“干花椒是45元1公斤,现在制作成足浴包、花椒粉等产品后,价格必然更高。”冯万芬拿起一袋足浴包信心满满地说,有各级政府扶持助力,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花椒产业必将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能。(通讯员:黄永强)

编辑:涂 静

责编:李嘉维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