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井乡:“三抓三强三创”唱响乡村振兴“牧歌新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15:42 作者:吴露珠
字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桶井乡立足于多年来发展肉牛养殖打下的良好基础,深挖优势,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探索牛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唱响乡村振兴“新牧歌”。
图片
构建“三抓”模式,提升“牛”动能。桶井乡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始终把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在政策落实上“大做文章”。一是“抓”落实政策。积极推行“政府推动、龙头引领、农户主体、保险加持、银行贷款”肉牛产业发展“五大合作”模式,为养殖户提供资金保障和风险护航。通过肉牛产业“一站式”服务,引导其应用良种良法、扩大养殖规模。截至目前,全乡共获得肉牛产业发展贷款6000余万元;二是“抓”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升肉牛养殖技术水平,桶井乡创新举措,聚焦品种改良,研究建立母牛族谱档案,减少近亲繁殖情况的出现,逐渐提高肉牛品质,实现降本增效。截至目前,全乡共肉牛改良1800余头,开展肉牛改良技术、养殖技术培训3次,参与人数300余人次;“抓”养殖存栏。存栏量是衡量养殖生产水平的一个指标,为保证全乡肉牛存栏量,各村(社区)肉牛合作社积极与黄牛集团进行合作,抢抓肉牛产业发展政策机遇。今年以来,累计补栏约800余头。
图片
构建“三强”模式,把稳“牛”方向。桶井乡结合实际制定了《桶井乡2024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一是种草养殖“强”基础。找准正确的饲养方法,千方百计提高养牛科技含量,由散养到“圈养+适度放养”养殖模式。通过种草养殖保证草料的稳定供应,减少草料成本,提升草料营养,目前全乡人工种草达3872亩;二是绿色转型“强”品牌。近年来,我国牛肉需求量呈现正向增长,牛肉的价格、部位和品质等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桶井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绿色牛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公众号、政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产业提速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化经营。目前,肉牛品牌有4个;三是基层堡垒“强”根基,引导各村(社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大带小”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肉牛的品种选择、饲料的配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推进中小养殖场(户)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成立专业合作社15个,加强肉牛良种培育和自主繁育体系建设,增强自繁肉牛供给能力,实现从肉牛养殖—产品交易的全程质量可追溯管理。
图片
构建“三创”模式,筑牢“牛”格局。桶井乡肉牛养殖产业在有效善养殖环境的同时,多措并举建立起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体系,在解决牛粪污染的同时,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创新技术牛粪产鲜菌。改用牛粪做原料生产出的食用菌吃起来口感好,质量明显提高,菌棒成功出菇率也明显提高,达到98%以上。与原来传统上用麦麸、豆粕、玉米面为原料作比较,平均每个菌棒的生产成本降低了40%左右,提高产量在5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我们基地共生产香菇菌棒40万棒,预计可产出鲜菇60万斤,预计产值200余万元;二是创新思路牛粪做基肥。牛粪的肥效释放通常比较慢,盐份含量一般比较高,宜做基肥施用。桶井乡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广泛普及牛粪利用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利用牛粪资源,有效缓解污染问题,改善乡村环境。目前,全乡共有11160头牛,一头牛每天产生10斤牛粪,全乡肉牛养殖户每天共产牛粪55.8吨;三是创新产业牛粪育苗土。发酵好的牛粪,不仅含有大量养分,还能疏松土壤。牛粪作为冷性肥料,热量不高,不会造成肥害,是育苗土的好材料之一。“腐殖土+园土+牛粪+细沙”“园土+牛粪+椰糠+细沙”是常见搭配方式,可育苗、养花、种菜等,不仅节约成本,还使用便捷。目前牛粪育苗土约2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