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抱团奔富路 党建引领产业红|德江桶井乡“党建+产业”模式促产业振兴走新路
发布时间:2023-09-18 16:14 作者:田勇
字号:

图片

历经三天的长途运输,从东北出发的155头西门塔尔肉牛终于在9月3日抵达贵州“新家”。它们在贵州省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扩建的4000平方米圈舍里很快适应新环境,正以平均每天2.7斤的重量快速成长。

“加上新购进的这批架子牛,目前的存栏量是290头。”牛主人安祥要介绍,今年前期出栏的100多头卖了将近300万元,中秋节即将再出栏一批,全年产值有望超过600万元,政策扶持是他们养牛致富最直接的动力。

乌江河畔的桶井乡,几乎家家户户过去都有养牛历史,但以前并未以此为业。2017年,德江县结合县情和地域特点,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将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培育,桶井乡也随之掀起养牛致富的热潮。

图片

这些年,桶井乡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联盟模式,通过激发政策活力,创新养殖模式,优化金融服务等举措,使得加入养殖行业的外地投资者和当地农户越来越多,肉牛产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在距集镇8公里外的木朗村肉牛养殖场里,记者看到碎草机轰鸣,草屑飞蹦,场内牛声哞哞。这是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着全村134户632人。

“今年的毛收入预计能达80万元,‘党建+产业’是带动群众受益的新模式。”木朗村党支部书记陈波介绍,养殖场每年仅是劳务支出就将近20万元,除了解决4名建档立卡户稳定就业,每年还将拿出7.5万元收益给农户分红。

图片

德江县作为全省养牛大县,当地出台的政策自然不少。陈波细数扶持恩惠,木朗村的养殖场自2019年以来,先后获得8000元饲草种植补贴,1.5万元“见犊补母”补贴,145万元财政衔接资金,这些福利为合作社解决了不少难题。

桶井乡还要求党员干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宣传肉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主动与贵州农商行桶井分行对接,简化农户申请贷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全乡已发放“肉牛e贷”487万元,覆盖农户526户。

“加大对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是抢抓政策叠加机遇的落脚点。”桶井乡畜牧站负责人黎卫强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已投入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222.82万元,兑现能繁母牛政策补助113万元。

图片

党建引领和政策扶持体现的是政府担当作为,而养牛人团结一致“抱团取暖”,则是助推牛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桶井乡探索出“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模式,让诸如安祥要、陈波等党员干部和行业领头人带动大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供实质性帮助。

“‘三统一’模式就是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鼓励大伙儿抱团发展。”黎卫强告诉记者,他们要求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加强协作联动,每月定期对缺乏技术的个体开展饲养和防疫培训,针对销路存在困难的农户则会帮助他们寻找路子或代销。

图片

“我们坚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在全乡掀起了养殖热潮。”桶井乡党委书记杨维介绍,肉牛产业现已基本实现由以合作社为主的点状发展向“合作社+农户”的面状发展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桶井乡目前已成立29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肉牛养殖协会,23个村(社区)分会,全乡达到1940个肉牛养殖主体,肉牛存栏量达9250头。

 

编辑:涂  静

责编:王  凯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