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德江县软坳村‖翁泽坤:以实际行动践行战贫誓言
发布时间:2021-01-14 11:10 作者:文波
字号:

       翁泽坤,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德江县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驻枫香溪镇软坳村第一书记。

  从德江县城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乡村盘山公路,到达枫香溪镇软坳村。听说记者要去采访,翁泽坤从村里急匆匆赶回村委会。

  翁泽坤53岁,也许是为了下村方便,他着装很简单,说话也是直夺夺的。“和其他干部一样,都是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可说的啊。”

  随同采访的德江县文体广旅局副局长沈应雄介绍,翁泽坤是个文化学者,是省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

  很少听说考古学者驻村扶贫,记者顿生几分好奇和敬佩。

翁泽坤的办公室在村委会的二楼,说是办公室,其实也是寝室。

  房间很简单,一张桌子一张床。床下和墙边整齐地堆放着准备送给村民的物品,墙上挂的是进村开展工作所用的雷锋包、小喇叭和草帽,办公桌上全是书和扶贫资料,还有很多当地的文化书籍与历史文献。

  2018年2月2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翁泽坤就主动向单位申请下乡驻村扶贫。

“填交申请后,三天三夜没睡好,一直处在持续的兴奋与思考中。”翁泽坤说,因长期从事文化研究,仅有的下乡工作,也只是单纯的考古、文保、调查和发掘,没有实际的群众工作经验,所以一直存有一种遗憾,现在时逢这绝好机会,当然兴奋。

  翁泽坤介绍,当听说单位要派人下乡扶贫,他认为能有机会参加到脱贫攻坚这场为民谋幸福的伟大战役,成为一名扶贫战士,乃一生之幸,绝非只是为了单纯的感受和体验,而是义无反顾。

  翁泽坤这个决定,得到妻子和即将高考的儿子及家人们的大力支持。并且还和儿子约定,父子共同勉励,一起加油,儿子加倍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父亲下乡扶贫,一定干出一番成效。

  “当年,儿子顺利考上了莫斯科电影学院,兑现了他的诺言,而我在村里修水渠,积极倡导、发起、推动‘爱心助学·文教扶贫’公益活动,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实事” 。

  翁泽坤告诉记者,同事们听说他报名下乡扶贫,都很吃惊,不理解他是怎么想的,大把年纪了,又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下去怎么扶啊。

  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力寻社会资源助推脱贫攻坚,做些实助于民有意义的事,是翁泽坤值得深思的问题。

  “以前专心研究历史文化,很少过问时政,驻村通知下达后,组织上任命我做第一书记,说实话,那时我只知道第一书记的职责就是‘一宣六帮’,但具体怎么做并不清晰。”翁泽坤说,下来后,才发现工作中不少同志或有行政职务、或有单位资源,当时心里就感到压力很大。

  初来远村,村委会周边零星分布着几户人家,很清静,难闻鸡鸣狗吠。当时就只有翁泽坤和一位镇干部在村里扶贫,同事晚上要回镇里住,村委会就只有他一个人住,那时没有厨房,生活只能自己简单解决。

  就这样,翁泽坤一人、一车、一灯、一楼,一住就是一年。

  不懂就学,向其他干部学,向基层群众学,通过一两个月的探索,翁泽坤终于弄明白,驻村扶贫就三项重点工作:开会学习,宣传落实,办好事办实事。

  “扶贫工作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脱贫攻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文化习俗、村情民情等,一切从零开始,笔记就记了几大本。”翁泽坤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很快得到回报,在后来组织的脱贫攻坚应知应会考试测评,他得了满分。再后来,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也是满分。

  开始去农户家走访,好多村民不熟悉不支持不配合。为了走近群众,翁泽坤特意买了油锯、电钻、起子、钳子等工具,还有理发用具和水果小吃,进村下组,小工具就放在随身背的“民情大调查”书包里。

  翁泽坤经常义务帮助村民理发、修理电路开关,给留守小孩一些糖果和小吃,帮农户干一些农活,赠衣送物探望村中老人,时间长了,慢慢就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工作开展起来也就容易了。

  翁泽坤说,最让他感动的是2019年春节,一户村民把他的名字写在春联里,横批:沐浴党恩;上联:辞旧岁家翁念脱贫攻坚施恩泽;下联:过新年群众盼乡村振兴润厚坤。

  有的村民为了感谢翁泽坤的关心与帮扶,想凑钱开连心会请他吃饭。但多数情况下,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他总是回拒群众的邀请。

  翁泽坤在驻村期间,高效调解化解了3起即将引发群体事件的矛盾纠纷。

  有一次,有三位村民因不满村委会的工作,聚众到村里闹事,当时正在不远处走访的翁泽坤听到声音不对,急步赶回村委会。在处理过程中受到三人恶意辱骂,无惧威胁恐吓的翁泽坤义正言辞,宣之以法、晓之以理,及时制止纠正村民的错误行为,既维护了村委会的形象,又化解了干群矛盾。最后知错的村民向翁泽坤道歉,并写了悔过书。

  软坳村残疾人较多,仅精神和智力方面的残疾人就有10人,其中2人有暴力倾向,发病时,严重的不是放火就是砍人。

  翁泽坤与包组干部不时上门耐心做思想工作,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慢慢就改变对抗态度,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其中一位,当意识到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时,不仅积极就医,还主动到村委会提出:“我要发病了,请你们及时把我捆起来,防止我犯病乱伤人,给村里添乱”。

  近三年来,翁泽坤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保障目标,有序有效开展帮扶。2018年11月软坳村顺利出列,2019年、2020年顺利通过各级检查抽查。

  驻村期间,翁泽坤积极谋划,助推产业发展,带队到外地开展“首出黔地·以诚邀商”招商考察活动,对接省水利厅争取135万元对两个坝区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与全省15个扶贫工作队联合,把德江农特产品推到多彩贵州城销售平台。

  2020年2月,新冠疫情严俊时,翁泽坤主动捐赠1000多斤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用于抗疫防疫。又倡导、发起、推动“黔道知上·爱心联盟”公益活动,联合贵州信邦制药集团美杏林商贸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800万元的医疗器械助力医疗扶贫。还积极对接爱心捐赠为全村党员购买衬衣和T恤等。

  启动“爱心助学·文教扶贫”,在省文旅厅厅长张玉广和副厅长李芳的重视下,携手贵阳市景阳中学连续三年举办三期公益助学活动,让506名贫困学生免费就读初中高中,预计能减免费用4600多万元。联系爱心人士捐赠总价值25000元的智伴机器人学习机,送给枫香溪镇小学和幼儿园。还积极联系,帮助14位贫困学生进入贵州省旅游学校“德江全额资助精准扶贫班”读书。

  2019年端午节,翁泽坤联系重庆爱心企业,捐赠2019盒价值90余万元的爱心粽子,爱心覆盖全镇八十岁以上老人、软坳村在家村民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当地干部群众说,在枫香溪,这样的爱心之举,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

  驻村不忘本行。帮扶工作中,翁泽坤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文化寻根”活动,极力宣传文物和传统民居保护。对红三军在德江及黔东地区的活动细节、路线和事件,德江及沿河地区的土家民族民俗文化,黔东夜郎文化等挖掘整理,并开展学术成果转换,为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驻村期间,翁泽坤参与编写的《贵州二百历史名人录》已出版,编写的《以枫香溪镇为例浅析大扶贫中贫困村镇的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考古发掘中逐渐显现夜郎古国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往》论文,分别在《贵州文化遗产》和《重庆师范大学学术年刊》发表。还编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转战豫陕川及红二、六军团入黔历史考析》《乌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与思路》等文章。

  此外,还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将民族文化调查、保护工作纳入脱贫工作计划,倡导成立了“贵州省乌江文化研究会”。携手相关帮扶单位举办“古籍修复专业技能进校园”“贵州省乌江文化研究会名师·名家助力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专题研讨会”“非遗文化艺术进校园”以及“文教扶贫·三区人才培训”等文教扶贫公益活动。

  “近三年来,在扶贫路上驾车行驶了5万多公里,仅儿子高考请过三天私假,最长有60天没有回贵阳。”翁泽坤说,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先后三次从贵阳到村里看他。工作中入村下组多次摔伤,他却无言病痛依然坚守岗位。

  刚驻村的时候,翁泽坤身体很不错,工作和生活比较有规律,还经常健身锻炼,而后各种任务接踵而至,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现在血压高达184 mmHG,经常出现头晕,记忆力严重下降。

  2019年,翁泽坤荣获“2017—2019年度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铜仁市委表彰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还被聘为枫香溪镇荣誉居民、枫香溪镇爱心大使。

  回想近三年扶贫工作,翁泽坤说,驻村确实不容易,需克服很多意想不到又不可回避的困难与问题,当扛起这份责任时就会义不容辞,当将扶贫转换为人生中难得厉炼与挑战的动力,并看到村民生活充满幸福时,就会产生一种美美的知乐心境,深深体会和理解“累并快乐着”的真正含义。

  “脱贫攻坚让我真正走进农村、了解农村,接触到了以前工作中许多未涉足的知识与认知领域,丰富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经历,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很多帮助,现在回想起来,一切是那么精彩、那么值得。”翁泽坤感慨。

  三年扶贫,翁泽坤以实际行动,实实在在践行了他心中的战贫誓言:“无实助,无德归”。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辑:杨志维

责编:李嘉维

编审: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