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大学生创客让传统美食线上飘香线下忙
发布时间:2022-01-04 15:15 作者:冯胜彦
字号:

网红妹子正在进行抖音直播,年轻拍手正录制视频,10多个工人正忙着压制麻饼、包装酥食……2021年12月21日,走进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的乡愁美食作坊,一派忙碌的场景呈现在眼前。

  “我们现在每天制作麻饼酥食2000多斤,最多一天线上线下销售额近5万元。”作坊负责人小杜介绍说。木房、木桌、木椅、木香堂,全程传统手工工艺制作,浓浓的乡愁味让人倍感亲切。

  玉米、红苕和水稻是黔东北乌江两岸喀斯特地貌地带的传统农作物,勤劳的德江人民传承着用稻谷发芽分别与玉米、红苕制作麻糖,再与泡米、米面打麻饼插酥食习俗,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特色农耕文明。

  这种传承千年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没有让乌江两岸群众过上想要的幸福生活,如何立足传统资源让群众在新时代过上更好的新生活,当地新时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积极创新创业。

  “大山里的乡村要振兴,必须让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握手共进,把传统产品以全新的方式推入市场实现变现化钱,让其成为山乡群众增收的新支撑。”从大学毕业回乡的安旭东吐露他的想法。

  有着从事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的安旭东,邀约思南的大学同学,还有家乡的发小冯筱雅等人共同试着开拓网上空间线上市场。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的几个抖音号拥有了一定的粉丝量,遍布全国各地。

  从中专毕业的冯筱雅几次就业都未能称心,这次这种全新的创业让她很是如意,她说:“一边学做传统美食一边拍摄抖音,这种推广方式成本低又轻松有趣还比以往更找钱。”

  据冯筱雅介绍,以前父辈们为了增加收入都是用人工驮着物品到市场上卖,人很辛苦而且收入还十分微薄。现在她通过抖音带货,每天都有上百单,有的还发往山东、青海等地,村里20多个工艺好手成了作坊的固定工人。

  村里40多岁的简宜强打小跟着父母学打麻饼做酥食,算起来足足有20多年时间,熬糖化糖的火候他能精准把控。他说:“传统手工加工火候很关键,不到火候做来就柔软不脆,过了就太硬咬不动。”

  就在2020年,简宜强自己和家人辛辛苦苦忙了一个冬季,起早贪黑运到周边几个乡村市场卖才赚了5000来元。原因是大家都来做市场有限销量不多。而2021年他被请到作坊后尊为大师傅主要掌控核心技术,按“底薪+提成”的协议每月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

  作坊的工人们都和简宜强一样,就业稳定了收入增加了,空寂已久的村子又热闹了起来,大家对乡村振兴及幸福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位老人说,脱贫攻坚让他们居住的偏远穷山村通了二级公路开进了公交车,现在这些大学生们用他们全新的方式进行销售量产,让他们的钱包继续鼓了起来。

  随着抖音渐红产品远销,慕名来村的客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乡愁美食作坊与邻村的玉竹山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新建的新滩梦屿旅游景点渐渐形成为旅游产业化、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新格局。(铜仁日报 冯胜彦)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辑:龙胜艳

责编:李嘉维

编审: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