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丨德江:综合种养走出新“稻”路
发布时间:2023-09-17 13:29 作者:王显 汪飞
字号:

九月的德江,秋高气爽,广袤田野铺展斑斓画卷。

清晨,朝阳初升,晨雾渐散,德江县煎茶镇大河村在阵阵鸡鸣声中开始苏醒。

一大早,该村村民陈民江便往自家农田走去,有一笔“特殊订单”需要他及时处理,抓紧发货。记者纳闷,田里除了水稻还能有什么?跟着老陈来到收过稻子的田里,只见一片空旷的水田里不时有水花溅起。

“这里面不会是鱼吧?”“对!”老陈笑呵呵地说,“这是稻花鱼。”放水、赶鱼、捞鱼、装桶一气呵成。九月份以来,陈民江就在稻田里忙得不可开交,“今年首次投放的稻花鱼品质特别好,鱼儿肥美,都有一斤左右,抓紧上市更能卖个好价钱。”

图片

“老陈!忙呢?”听到招呼声,正在田里捉鱼的老陈停下脚步,洗了洗手上的泥土,高兴地迎上前。

“今年收成不错吧?”“勾支书,还真别说,今年水稻的病虫害严重,但我的田不仅没受灾,亩产还提高了几十斤,多亏了稻渔综合种养。”

“是吧,当时让你的15亩稻田全部都拿来做示范田,你还犹豫了。”该村村支书勾宏健打趣道。

图片

今年开春,县里农业干部来村里调研,说要建“稻渔综合种养县级示范基地”。啥是“稻渔综合种养”?一番打听,陈民江弄明白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绿色环保。

“最初心里很没谱,先不管收益,光不施肥不打农药,如何才能保证水稻产量呢?”当时,陈民江心里直犯嘀咕。后来,他想通了,有村支两委和农技专家支持,怕啥?于是,他决定率先尝试。没想到,这一试让他尝到了“甜头”。

“我今年共种了15亩水稻,有6亩拿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谷亩产975斤以上,并且每亩还多收了98斤的鱼呢!”抓起一条肥硕的稻花鱼,陈民江难掩喜悦。

图片

今年5月份开始,该村动员群众在水稻田间挖沟固埂,通过田埂加高加宽加固,田内开挖渔沟,设置好进、排水口等措施,增加稻田蓄水,在水稻移栽前期就打好基础,为放养鱼苗做足准备,打造稻鱼种养好环境。同时,在水稻移栽后,由县里统一派送鱼苗,每亩投放20斤,降低农户种养成本,提高种养积极性。

“水稻生长过程中,鱼在稻田里游行既能帮秧苗‘松土’,还能把田里的害虫吃掉,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生态优质水稻生长,到秋收时就能实现稻香鱼肥双丰收。”煎茶镇大河村支书勾宏健介绍,通过向群众讲解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又加上种养过程中有农技专家全程服务,今年全村150亩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德江县平原镇上竹村群山环抱,生态资源丰富。当地一直以来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每年在插秧之后利用稻田的生长环境,既种稻又养鱼。

图片

9月11日,为详细掌握稻渔生产情况,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统计局到平原镇上竹村开展德江县2023年稻渔综合种养市级示范基地测产验收。

现场,验收组认真查看该村105亩稻渔综合种养田间情况,对测产田块随机选取0.75亩进行现场测产,经过现场机割实收、捉鱼称重、称毛谷重等一系列测产流程,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

图片

“经过今天的测产,我们水稻亩产达到850斤左右,稻花鱼的测产有170多斤,水稻按2.4元一斤,鱼按15元一斤,水稻产值达2000多元,鱼的产值超过了2500元,综合下来每亩产值超过4500元。”平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明飞说,“这种模式,在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粮食附加值。”

这几年,在政府引导、政策奖补、技术支持等系列措施的保障下,该村村民雷坐怀无需再外出务工赚取家用,在家门口发展起了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由于品质好、价格优,每年稻丰鱼肥之时,便陆续接到来自德江、凤冈等地的电话预订,让他真切感受到了稻鱼综合种养带来的效益。

图片

“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利用鱼稻之间良性共生的关系,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不但产出有机稻米,稻花鱼更是肉质细嫩紧实、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雷坐怀高兴地说。

据悉,德江县今年发展稻鱼综合种养项目2353.16亩,前期共投放鱼苗27531斤,按稻鱼平均价格每斤15元计,每亩稻田新增收益1365余元。

如今,在德江的广袤田野,农业生态底色更加鲜亮,绿色优质农产品俏销市场,成了乡亲们的增收底气。(记者:王显 汪飞)

编辑:涂 静

责编:王 凯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