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工作法”引领铜仁农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9-01-09 10:19 作者:
字号:

2018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强化规划引领,以调减传统低效农作物为抓手,认真落实“五步工作法”,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政策设计精准科学

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精准施策,顺应群众期盼,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对调减后替代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和规划,大幅增加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的原则,相继出台了《铜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铜仁市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实施方案》《铜仁市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市农委也印发了《2018年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铜仁市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铜仁市2018年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工作方案》等,对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系统的顶层设计,逐一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统筹政策、统筹力量、统筹进度,构建可执行、可监督、可问责的作战体系,全方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工作部署及时有效

我市坚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实行挂图作战,列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明确责任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安排部署。

“春风行动”期间,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铜仁市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大会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并分别组织召开扶贫、农业、交通等七个系统专题会进行具体安排;召开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不断抓实产业扶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系列安排部署,细化了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任务。同时,全面推行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春耕物资备足备齐到村到户到人等“五个到村到户到人”,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8年,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营主体累计流转土地108.65万亩;其中,区县国有平台公司流转10.4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62.19万亩,农业龙头企业流转18万亩,专业大户流转18万亩。完成玉米调减79.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60万亩的132.7%。主导产业和“一县一业”稳步发展,产业扶贫累计带动贫困人口22.5万人。

干部培训全覆盖

为让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能迅速转变角色、尽快熟悉政策、立即开展工作,我市强化脱贫攻坚干部的能力培训,全力育强攻坚“突击队”。

2018年3月,市直单位新选派轮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岗前专题培训班开班,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充电”。同时,各地也相继组织开展专题培训,3月底已全面完成新选派轮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岗前轮训工作。

3月至7月,我市从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供销社、铜仁职院等单位抽调80名中级职称以上熟悉农业生产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技术人员,组成10个市级产业扶贫督导工作组,为各区县“送经验、送办法、送技术”,其中市农委抽调了30余人。依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组织农业生产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生产大户到田间地头,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农机具的培训与推广,现场开展指导和服务。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实施“春晖”“雁归”“雨露”等各类培训项目,结合农民发展意愿,对全市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进行分批次有针对性的培训。

2018年以来,围绕产业发展的引苗、播种、剪枝、供水、施肥、病虫防治、日常管护等重点内容,开展技术指导培训2197期(次),培训农民7.04万人,其中贫困农户4.25万人。同时,我市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全市累计宣传动员群众45万人次。

督促检查盯关键

我市在2018年“春风行动”和“夏秋攻势”中,围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实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督查指导,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到位。全面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压紧压实“五主五包”责任链任务链,市、县、乡三级全面建立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层层立下军令状,实行挂图作战、按图施工。坚持市、县领导带头暗访督查,组建4个市级督导组常态化巡回督导。

追责问责从严从重

我市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重拳惩治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在执纪问责中,重点聚焦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省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考核、不严格按照贫困识别和退出程序、存在问题整改不力、驻村干部存在违反工作纪律或工作流于形式、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推进滞后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从严追责问责。

同时,加强扶贫领域考核监督,充分发挥督查发现问题、推动落实的作用,落实领导干部带队暗访督查机制,对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的,对扶贫工作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的严肃问责,确保了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产业发展有序推进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新植茶园基地8.38万亩,累计茶园总面积189万亩排全省第2;实现产量10.23万吨、产值111.58亿元,茶产业累计带动贫困人口8.55万人。茶产业相关工作顺利完成,完成新建碾茶生产线18条。

全市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0.97万亩,累计种植面积67.34万亩,产量7.71万吨,实现产值12.9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59万人。全市新建育苗基地7个,同比增加1个,基本实现了育苗本地化,中药材产业已覆盖全市10个区县63个乡镇1450个村。

生猪出栏267.68万头,肉牛出栏17.56万头,肉羊出栏87.24万只,新增生猪代养户460户、肉牛代养户106户、肉羊代养户94户。生态家禽出栏1445.91万羽,实现产值8.48亿元。禽蛋产量4.68万吨,实现产值0.54亿元。生态家禽产业带动贫困人口4.65万人。新增肉禽代养户148户、蛋禽代养户157户。生态畜牧业累计带动贫困人口8.85万人(其中家禽带动4.65万人,生猪带动4.2万人)。新引进的思南县北京顺鑫集团5万头肉牛养殖项目、松桃100万头欧标猪项目、松桃圣迪乐60万羽种蛋鸡项目推进顺利。

蔬菜累计播种面积213.85万亩,实现产量307.46万吨、产值84.7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2.38万人。水果新植面积19.52万亩,果园总面积达97.27万亩,投产果园面积48.07万亩。实现产量43.38万吨,产值30.2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8.24万人。

食用菌种植规模3.57万亩,完成年度目标3万亩的119%。实现产量16.83万吨、产值14.6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92万人。

思南牛存栏10.6万头,出栏3.11万头,实现产值2.88亿元;黔北白山羊存栏22.12万只,出栏11.68万只,实现产值1.05亿元;全市种植马铃薯8.76万亩,产量12.02万吨,实现产值2.42亿元,“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曾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