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丨张陶:“续期”再筑驻村“梦”
发布时间:2023-11-17 17:53 作者:
字号:
张陶,男,1989年8月出生,德江县政府办工作人员,他的驻村工作始于2021年4月。这一年,他有幸被单位选派到龙泉乡桃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满两年,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和责任感,2023年6月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到钱家乡田坝村继续担任第一书记,续写他的驻村“梦”。

抓基层党建,助乡村振兴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作为第一书记,他深知建强基层组织对社区的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因此,他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社区全面工作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他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制度,并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巩固提升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党支部为抓手,深入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账,积极组织党员开展防汛抗旱、志愿服务等活动30余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建设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融得进”,做到心中有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他深知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受益者,也是管理者,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的关键。为此,他来田坝村报到的第一天,刚放好行李,安顿好住宿,便迫不及待地拉上村支书姚伟同志走村入户去“认亲”。每到一户,他都认真记录被访对象家庭成员、收支现状、就业就学以及困难诉求等情况。短短3个月时间,他就先后走访调研脱贫户46户、监测户7户、低保户19户,为下步针对性开展服务奠定基础。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有农户向他反映,2022年10月,村里组织他们对村里的联户路卫生进行清扫,因为资金有限,就每人安排了6个月,说是每月有200元的工资到现在都还没有领到,希望能够及时发放。回到村委会之后,他就向村里了解情况,通过组织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开会商议,走访核实务工天数之后,及时兑现群众的工资,此事在村内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有方法”,做到心中有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驻村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看似平常的驻村工作,其实充满曲折和挑战。在抓党组织建设工作上,他没有包揽工作,而是精心指导村级党组织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让党员们实实在在的参于其中,对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一落实。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开展慰问老党员等活动,有效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支部班子的活力。
在指导“两委”班子工作上,他让村“两委”干部定好位,“两委”干部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为田坝村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历经几个月努力,村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机制,通过党员群、小组群、村民代表群宣传村务等工作,让村民也参与村务自治,现在村民对“两委”干部的信任度、满意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干得好”,做到心中有数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巨大胜利,但如何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驻村帮扶工作的重点。
为此,他带领驻村工作队逐户走访研判,建立了村级“重点户”预警台账和防贫预警监测档案,将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员、行业部门反馈人员等低收入人口纳入村级预警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将村组干部和工作队成员纳入网格员管理,坚持一周一排查,一月一研判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同时,他坚持全覆盖遍访辖区所有农户,围绕家庭收入支出状况、“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底线问题,对研判后确实存在返贫风险的户,严格按照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审批程序,制定精准帮扶措施,推动帮扶政策落实。
在走访今年因大病纳入监测的姚志刚户时,得知其对政策不了解,他便耐心与姚志刚讲解纳入新增监测户后享受到的政策,并且根据其儿子就读大学的情况,为他们申报了“雨露计划”,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为该户大大缓解了生活压力。
他的驻村工作才刚展开画轴,就收获了一定的成绩,更是让群众的心走在了一起,做到了“服务群众”的真正含义。他相信只要付出真情实意、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绘就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编辑:涂 静

责编:王 凯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